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華碩超頻筆電 ASUS C90S 「升級任意門」真人拆機初體驗!




C90S 內在美
 前面曾經為大家開箱分享華碩超頻筆電「C90S」,其中最讓人趕到興趣的,莫過於這部筆電所強調的兩大重點,一是熱鍵超頻,另外則是可拆機升級,前面看過外觀,那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C90S」的內在美吧!

客製化
 在文宣廣告中,華碩不斷強調「C90S」不但可以超頻,還導入了客製化的服務,讓使用者可以針對自己需求來選擇配備,甚至是「升級」配備。一般來說,一部筆電出廠之後,由於內部空間有限,配便上所能夠進行的升級的部分非常有限,頂多加加主記憶體、換個硬碟機甚麼的,其他部分想要新增甚麼裝置,就必須透過外接裝置或插卡來達成。


可升級的關鍵
 現在筆電雖然有 USB、E-SATA、IEE 1394、 Express Card 等介面,能夠提供筆電使用者連接更多裝置,但這些頂多是一些外加裝置而已,對於筆電本身的運算、3D 顯示能力,往往是難以更動的,而「C90S」透過採用與桌機相同的處理器,配合 nVIDIA 推出多年的 MXM 筆電顯卡共同規格,讓「C90S」具備升級處理器與顯卡功能的筆電!





▲要拆開「C90S」後面這塊「升級任意門」,要準備一支細一點的起子,類似圖中的這種十字起子。


升級任意門
 而為了讓使用者能夠更方便的拆機進行升級改裝,「C90S」特別設計了「升級任意門」(ACE Door, Accessible, Convenient, Effortless),在初期設計時,就將使用者更新時的便利性考慮進去,將所有主要裝置設計在容易拆裝的位置,讓使用者輕鬆升級,讓筆電隨時保持最好的運算顯示能力,持續提升戰力,不再因規格過時而含淚捨棄!


讓我們一起來拆拆看吧!
 要拆機首先要準備的,當然是一部沒拆過的「C90S」囉!另外還需要一把十字螺絲起子,以及不用太靈活的手。將「C90S」翻過來之後,仔細觀察機背蓋子上螺絲孔的位置,然後尋找有「螺絲」圖樣的標誌。





▲在「C90S」背後找到四個這樣標記的螺絲孔位,然後將裡面的螺絲給小心轉下來。





▲用來鎖「任意門」的螺絲比機體內部所使用的螺絲稍稍長了一點,記得要收好,千萬別搞丟囉~!


拆下升級任意門
 要拆下這所謂的「升級任意門」,只要轉下四顆螺絲即可,所以當你找到標誌、轉下四顆螺絲之後,就可以停手,將螺絲收好,其實應該多送幾顆備用螺絲才是,畢竟筆電螺絲不大,沒收好實在很容易弄丟呢!





▲先稍微搖一下,搖出一點空隙之後就可以知道推出來的方向。


 接著就是拆下「任意門」!拆的方式很簡單,首先先用手掌蓋在背後蓋上,然後上下前後搖動一下讓後蓋稍稍移動,當挪出空隙之後,再將整個後蓋往機身後方輕推,接著就可以將後蓋取下來囉!





▲然後就可以輕鬆取下半嵌入的「任意門」!( 那些油油的手印絕對不是筆者的!)





▲瞧~這就是「任意門」的背面囉!雖然是易吸熱的塑料材質,但經過銀色金屬粉處理後,相信能夠有效讓熱能集中置散熱系統上。


四顆萬轉無刷風扇
 打開後蓋之後,我們最主要欣賞的其實不是升級模組,而是「C90S」的散熱系統!在後面的「Turbo Engine」內,原來是四顆風扇與散熱鰭片所構成的系統,而且我們還可以發現四條熱導管,將熱量由系統裝置導引至後方散熱鰭片,然後再透過這四顆風扇將熱量抽離機身內部!





▲這就是「Turbo Engine」的真面目~四顆一排的風扇與組合。








無刷風扇的好處
 而這四顆風扇可不是一般風扇,而是採用無刷馬達的直流風扇,採用無刷馬達的好處很多,由於少了一般直流馬達的碳刷,使得無刷馬達不會衰減,而且無刷馬達更有著體積小、高效率的特性,透過無刷電變更可以精準的控制風扇轉速,也因此「C90S」擁有多段的風扇轉速變化,不但達到低耗高效率的目標,更能夠有效降低運轉噪音。





▲DC 無刷馬達具有高效率、低耗能、無碳刷不衰減的優勢,而且透過電子變速器,更能讓系統依照溫度微調風扇轉速,達到一般工作時低噪音的目的。





▲華碩 ASUS 「SC90」背後「升級任意門」卸下後,可以發現主要能升級的配件都集中在這裡,從硬碟、主記憶體到 MXM 顯卡以及中央處理器與右側的 CD-ROM Bay。


四條熱導管!!
 熱導管!除了前述的那四顆風扇之外,另外讓人驚奇的就是「C90S」內出現的四條熱導管。以前筆電工作溫度不高時還沒出現熱導管,而隨著處理器、顯示晶片效能越來越好,筆電越來越薄,在這狹小的空間內,實在很難讓每一個發熱組件能夠擁有自己的散熱空間,於是出現了熱導管。





▲看看銅色的那四條管子,這就是熱導管囉!而熱能最高的處理器部分更是一口氣用上了兩管呢!圖中最小條的是 MCH 用的。





▲注意到沒?由於 MCH 在 MXM 顯示模組下方,所以 MCH 只露出半條熱導管而已。


獨立散熱鰭片
 透過熱導管,將各元件的熱能導引至較大的散熱區域中,進行集合散熱,是近期大多數筆電的作法。「C90S」雖然也是用熱導管,不過為了達到更好的散熱效率,每個發熱元件的熱導管都連結至屬於自己的獨立散熱鰭片,其中熱能較高的中央處理器更有兩條熱導管!而這些散熱鰭片集中於機身突出部位的「Turbo Engine」,然後再透過那四顆萬轉風扇,將熱能一起送出機身外。





▲華碩「C90S」主要的散熱方式,就是透過這四條熱導管,將熱能導引至後方的散熱鰭片,然後再透過那四顆萬轉無刷風扇,將熱空氣抽到機身外達到散熱的作用。


高度是散熱關鍵
 由於熱導管是一種冷熱循環動作,為了讓熱導管的效率更好,冷凝端最好高於吸熱端,這樣才能讓蒸發後的流體來到冷凝端,待凝結後再流回吸熱端,以達到最佳的冷熱循環效果,而其中的關鍵就是冷凝端的溫度必須低於吸熱端許多,這樣才能達成導熱的目的。


 不過在強調輕薄、美觀的筆電中,要做出高度差實在是有點困難,那該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創造出最佳冷熱循環效果?在「C90S」後方特別突出的「Turbo Engine」就是為此而設計,透過一大排的散熱鰭片與高轉速的無刷風扇,讓鰭片的溫度得以快速下降,如此一來便能形成熱循環,讓機身內所累積的熱能,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隨著抽出的氣流排出,達到能夠讓 CPU 超頻的高散熱效率!





▲看看這張照片,更容易看出主要發熱元件位置都相當集中,而各元件之間也都留有空間,讓空氣得以流過在各元件之間,達到散熱的效果。


 看過這精心設計的散熱系統之後,實在不得不佩服華碩的氣魄,因為這部分所採用的料件可都是高級品,要知道那可隨溫度微調的無刷風扇組,其實和現在流行的 DC 直流變頻冷氣是一樣的道理呢! 接著就讓我們繼續拆下去吧!


記憶體模組
 華碩「C90S」隨配的記憶體為南亞 NT1GT64U8HB0BN-3C  DDR2-667 SDRAM,延遲時間為 5-5-5-15 @ 333 MHz、4-4-4-12 @ 266 MHz、3-3-3-9 @ 200 MHz。「C90S」記憶體容量最大可以裝到 3GB,原廠配的為 2GB。拆裝記憶體的方法再簡單也不過,輕輕撥開兩側的固定片,SO-DIMM 模組就會跳起來囉!





▲讓我們先來拆記憶體吧!記憶體模組位於機身前方接近中央處,拆卸時只要將一旁的固定卡榫輕輕撥開及,注意不要太用力,一些機器運作久了之後,由於溫度關係塑膠容易變脆,太用力的話很容易將兩側固定卡榫給弄斷,至少筆者就有過這樣的經驗。





▲接著撥開記憶體模組的另外一邊固定卡榫。





▲鬆開兩邊之後,記憶模組就會整塊彈起來,然後就可以換下來囉!





▲瞧~就是這麼簡單!「C90S」隨附 2GB DDRII 667,採用南亞的顆粒。





▲裝回去的時候更簡單,只要輕輕的插入 DIMM 插槽後,用手指「按下去」即可!





▲拆零件啦~!首先目標是上圖中央的 MXM 顯示模組。


顯示模組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未來最有可能升級的一項配備:MXM 顯示模組。據華碩表示,隨著客製化服務的落實,未來將會推出更強大的 MXM 產品供使用者選購,目前機器上所配的是目前 nVIDIA 筆電產品中最早支援 DirectX 10 的 GeForce 8600M GT,官方核心時脈為 475 MHz,記憶體為 512MB DDR3 700MHz。





▲看看起子所指的地方,那就是拆顯示模組時所要鬆開的螺絲,左右兩側各一顆螺絲,可別多拆囉!





▲轉下螺絲之後,稍微搖一下顯示模組,推的時候要小心後面熱導管所連接的散熱鰭片。


 拆顯示模組時同樣也很簡單,由於 MXM 顯示模組為插卡式的,所以拆下時只要轉下後面散熱片上的兩顆固定螺絲,就可以將 MXM 模組拔下來,這裡要比較小心的是不要過度施力,將後面所連結的東西給弄歪了





▲瞧~這就是 nVIDIA 推很久的 MXM 規格顯示模組啦!





▲這就是華碩「C90S」的顯示模組,採用 GeForce 8600M GT 顯示晶片,512MB DDR3 顯示記憶體,上圖中可以看到連接插槽的金手指,未來當華碩客製化服務更全面時,筆電升級顯卡也將更為便利!



重頭戲~拆 CPU 啦!
 接著讓我們來看看怎樣拆 CPU吧!「C90S」同樣以四顆螺絲來固定 CPU 的散熱模組,這散熱模組是透過兩片金屬片將倒熱片給牢牢固定住,轉下螺絲之後,就可以輕鬆拆下,同樣的由於李面的螺絲比較短些,所以要別收好才行啊!萬一這裡掉個一顆,造成散熱模組無法完全貼緊,那可是會嚴重影響到散熱效果的!





▲接著來拆 CPU 吧!由於「C90S」採用桌機用的處理器,所以散熱顯得格外重要,這裡可是用上了兩條熱導管呢!而導熱片的固定方式,是以金屬片來強壓,以獲得較佳的接觸面。





▲轉下四顆固定片的螺絲之後,輕輕搖晃小心尾端的散熱鰭片,即可將 CPU 散熱模組取下。


最長的散熱鰭片
 轉下螺絲後,輕輕的搖動一下這片散熱模組,確定好方向性之後,再慢慢的將這塊散熱模組取下,拿下時要注意有塗散熱膏的那一面,別把他給抹掉了。再來就是撥開 Socket 上的 CPU 固定板手,撥開固定片,然後就可以將 LGA 775 封裝的 E6600 順利取下囉!





▲這就是華碩「C90S」超頻筆電處理器的散熱關鍵~兩條熱導管加上大型散熱鰭片。





▲華碩「C90S」中央處理器的散熱模組,雙熱導管加上大型散熱鰭片,其中散熱鰭片幾乎暫去「Turbo Engine」大部分的容積。





▲光是 CPU 散熱模組的鰭片,就佔去了「C90S」後方大半面積。





▲露出散熱頭的 Intel Core 2 Duo E6600 處理器。


CPU 防呆裝置
 現在處理器取消了以前的長接腳形式,改為面接觸,所以安裝、取下時更不需要擔心會去凹到,至於安裝時也不用擔心方向性,CPU 都會有防呆裝置,基本上只有對好兩側的凹槽才能順利裝入,所以就算是沒有經驗的使用者,也能夠順利安裝。





▲小心打開固定處理器的壓力板手。





▲然後就可以將上面的固定金屬蓋打開。





▲打開壓住 CPU 的金屬蓋之後,就可以取下這顆 E6600 囉!





▲就是這麼簡單~!而且現在處理器捨棄了過去針狀接腳後,拿取時只要不摔落,基本上還算好收。





▲安裝 CPU 時也很簡單,由於兩側有預設凹槽,所以完全不用擔心會裝錯方向,除非有人將 CPU 翻過來裝....。





▲其實可以拆換的零件已經拆過了,這顯示模組下方的 MCH 真的是單純拆好玩而已,因為這部分總不可能換吧!


MCH 散熱模組
 接著是 MCH 上的散熱模組,隨著處理器與記憶體的外頻越來越高,記憶體控制模組 ( intel 的叫法,也就是以前的北橋啦!) 的工作溫度也隨之提升許多,所以現在針對 MCH 的散熱,已經成為超頻時另外一項必須考慮的要素,而強調具備超頻功能的「C90S」,當然也很清楚這點,所以在 MCH 上同樣設計有獨立散熱模組,這點在 NB 中算是比較少見的設計。





▲轉下三顆螺絲之後,就可以取下 MCH ( intel Lakeport-G i945GC ) 的導熱模組,這也是所有模組中最小、最簡單的!


重疊設計
 而 MCH 的位置就在於 MXM 顯示模組下方,這樣的設計相當合理,因為一般使用者去拆裝 MCH 的機率幾乎是等於零。所以說這部分就算是直接設計在 MXM 模組下方,也不會有甚麼拆裝不順的情形發生。而拆 MCH 散熱片的方式也很簡單,只要轉下三顆螺絲就能夠搞定,唯一比較特殊的是 MCH 的散熱片比較簡單。







▲同樣的,接觸面上也有散熱膏,萬一抹掉的話記得要補塗!





▲這就是 MCH ~intel Lakeport-G i945GC 的真面目,由於採 Flip Chip 封裝方式,所以要特別小心這顆 MCH 的邊緣,看到這顆不禁讓人想起之前曾經弄缺角的 Pentium III。





▲華碩「C90S」原配硬碟為 Seagate 5,400rpm SATA,如果想升級到 7,200rpm,只要拆下外面金屬固定架後的兩顆螺絲即可進行硬碟的換裝動作。


三大主要散熱裝置
 接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會兒拆下了哪些東西吧!基本上硬碟的拆法也很簡單,只要轉下後面固定片上的兩顆螺絲,就可以輕易的進行硬碟更換動作,當然啦!如果說這裡可以直接升級到 7,200rpm 的機種,以 2.5" 碟片來說,效能上將會有相當大的改進。而拆下來的東西如下圖:





▲這就是華碩「C90S」三大主要散熱模組,由右到左分別是:MCH、MXM以及 CPU、CPU ( E6600 ),而那個大那個小,相信一眼就能夠看出來了!


 很清楚看鰭片面積和熱導管數量就知道,最關鍵的散熱點在於中央處理器上,「C90S」由於強調的是 CPU 可超頻 20%,所以看得出來針對處理器部分下足了功夫進行散熱,看看這鰭片與熱導管,很驚人吧!





▲這就是 CPU 的散熱模組,注意鰭片下方還有一層薄薄的墊子。





▲看看從這散熱鰭片中央穿過的熱導管以及空隙,根據華碩工程師表示,這可是修改再修改,測試再測試,經過千錘百鍊才完成的設計!


MXM 顯示模組
 接著來看看顯示模組,這個模組的散熱片和顯示卡是組裝在一起的,不過很明顯的散熱鰭片面積遠遠不及 CPU ,雖說顯示晶片的工作溫度感覺上沒有處理器來的高,但是 80 奈米的 GeForce 8600M GT 由於周圍有一圈的顯示記憶體,在這樣的包圍效果下,實測工作溫度硬是比處理器還來的高!雖而且多了近 10 度呢!





▲MXM 顯示模組,在背後可以見到四顆記憶體。


 為了讓大家看的更清楚,筆者也順道將散熱片改拆了開來,這塊 8600M GT 裡面其實很單純,散熱片有針對記憶體部分做接觸面的強化,同樣的拆開時要注意散熱膏部分保持好。





▲MXM 顯示模組散熱鰭片的面積,和 CPU 相比真的是差很多呢!





▲顯示記憶體為夢奇達的產品,按理說 700MHz 應該是 -14 才對,-20 應該是 500MHz....





▲MXM 散熱模組有兩層,轉下三顆附彈簧的螺絲之後,下面還有四顆!





▲再繼續轉下四顆螺絲後,就能夠將第二層散熱片與機板分開,大家可以注意記憶體部分有對應到軟質散熱墊,至於 FC 封裝的 GeForce 8600M GT 就直接用散熱膏與上面的散熱片接觸。





▲由於顯示記憶體比較脆弱,所以特別用上了軟墊,而且固定螺絲還另外配上彈簧,避免鎖過頭把機板上的元件鎖裂了!





▲再來一張 GeForce 8600M GT 的特寫吧!約末手掌心的大小,卻等於一大張 GeForce 7600GT 的效能 (或說降頻後的 8600 GT),最重要的是 MXM 規格的可升級性!


MCH 散熱模組
 我想顯示晶片的工作溫度較高,多少和 MCH 疊在一起的設計有關連吧!雖然有熱導管,但是熱加熱的結果往往是更熱,更何況 MCH 的散熱鰭片更少!接觸點面積也更小,所以就算是有熱導管進行倒熱,但相信熱輻射還是會造成上方顯示模組的溫度上升。





▲MCH 用的散熱模組,是「C90S」裡面最小的。





▲散熱鰭片面積和顯示模組差不多,但是結構上感覺又更簡單了些。


 看過以上華碩「C90S」的拆機寫真之後,大家是不是對這套散熱系統很感興趣呢?畢竟在筆電中從來沒見過這樣的設計,熱導管、集中化散熱鰭片、四顆萬轉無刷直流馬達集中排風,真的是夠酷了!那實際運作時又是如何呢?嘿嘿,關於華碩「C90S」的執行效能與溫度變化,筆者會整理在另一篇文章中!另外,想看機器外觀的可以點下面:

華碩筆電中的效能之王~C90S 開箱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