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s-On Preview
Planar T* f/1.4-85mm全金屬的鏡身握在手中沈甸甸地份量感十足,加上霧面表漆處理摸起來光滑中帶點冰涼,和EF鏡有著截然不同的觸感。而且不只是Planar f/1.4-85mm,其他Contax定焦蔡頭摸起來都是這樣沈甸甸的扎實感!在鏡身上有兩個操作環,位於接環處的是光圈環,共有八檔,另一當然就是對焦環了,Planar f/1.4-85mm是手動鏡頭,所以對焦環的操作感顯得格外重要
,而蔡司除了在光學上,機械方面也沒有讓在下失望,Planar T* f/1.4-85mm轉動起來非常順暢,而且阻尼大小適中,說停就停說轉就轉,這種既不鬆也不緊的手動對焦手感,根本就是一種享受!相較之下,在下手上有 的EF鏡不管有沒有L,切換到手動對焦模式操作時都顯得有點太鬆滑,不過EF鏡畢竟是自動對焦設計,所以也沒啥好挑剔的囉。
▲這就是 Contax Planar 1.4/85 T* 原廠原盒的外包裝
▲全配圖!從外盒、說明書、保證書、皮套,以及保護鏡頭的保麗龍。
▲去掉保麗龍之後的全配圖。
▲說明書和國際保證書!
▲由於是 MMJ 版本,所以說明書自然是日文的囉!
▲說明書中直接將此鏡的 MTF 印了上來。
▲不只是MTF,連邊緣失光以及變形率也都清楚的告知。
▲原廠皮套!用到機率不是很大。
▲MMJ 版本的 Contax 原廠皮套也是 Made in Japan。
▲這就是 Contax Carl Zeiss Planat T* 1.4/85mm 的真面目。( 那些灰塵應該是你的螢幕啦! )
▲去掉保麗龍之後的全配圖。
▲說明書和國際保證書!
▲由於是 MMJ 版本,所以說明書自然是日文的囉!
▲說明書中直接將此鏡的 MTF 印了上來。
▲不只是MTF,連邊緣失光以及變形率也都清楚的告知。
▲原廠皮套!用到機率不是很大。
▲MMJ 版本的 Contax 原廠皮套也是 Made in Japan。
▲這就是 Contax Carl Zeiss Planat T* 1.4/85mm 的真面目。( 那些灰塵應該是你的螢幕啦! )
C/Y to EOS
Canon的EOS相機可真是標準的北港香爐,只要透過轉接環,很多鏡頭都可以插的上去(Nikon、Contax、Lecia R、M42、OM...皆可),尤其是史上第一部低價DSLR~EOS 300D Digital推出時,更成為EOS中的超級爐主,也讓許多老鏡頭從收藏箱深處再度復出見光。為何EOS 300D機身比較好轉接其他鏡頭?
原因在於EF-S接環!為了能夠在APS-C片幅上製造出便宜好用的廣角鏡,EF-S接環拉近了鏡頭末端與感光面之間的距離,而為了拉近距離,支援EF-S接環的EOS機身接口處,會有明顯的凹陷設計,同時為了避免反光鏡因此打到鏡組末端,所以支援EF-S規格的機身其反光鏡彈上時會朝向後方退縮,這樣除了能夠達到縮短距離的目標,也能和一般EF鏡完全相容。
▲由於 EF-S 的內縮反光鏡設計,讓支援 EF-S 鏡頭的 EOS 機身,成為各種老鏡頭的最佳平台,這是 Canon EOS 350D with Contax Planat T* 1.4/85mm 的樣子。
就因為這些改變,使得鏡組尾端比較長的Contax鏡頭,可以透過簡單的轉接環,轉接到EOS機身上使用。不過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Contax鏡頭都能夠轉接使用任一部EOS機身。(雖然EOS是香爐,但有趣的是EF鏡不大能夠轉到他廠機身上使用)
而為了讓這顆新入手的蔡頭能夠接上在下的EOS 350D Digital機身,也另外在Y拍上隨手標了個大陸製的轉接環,花了NT$1,350-。後來和朋友的近代轉接環比較起來,不論是材質、密合度、精度、打磨加工到無限遠對焦準度,大陸品感覺上連五百塊都不值......唉~一分錢一分貨這句話果然是人生中最容易體會的道理,偏偏你總是非得到親身體驗過後才會想起。
▲2005年在Y拍上隨便標的 C/Y to EOS 轉接環
▲做工很差,蠻粗糙的,而且很多金屬粉末,入手後擦了半天。
▲C/Y to EOS 轉接環接上鏡頭後的樣子。
實際操作
裝上轉接環上到機身後開機,由於沒有電路所以當然測不到光圈值,而且測光標準值也會有所不同,基本上這顆Planar T* f/1.4-85mm在EOS 350D Digital機身上測光時會過曝近1大格,操作時可以使用AV(光圈優先)模式進行拍攝,只要事先減到設定的格數,半按快門機身還是會順利丟出快門速度。不過由於在下習慣全手動操作,所以AV功能到底準不準也就無所謂囉!
在Planar T* f/1.4-85mm剛入手時,心中當然是興奮不已,拍了幾輪下來,發現透過EOS 350D進行手動對焦實在是一件痛苦的事,因為拍攝過程中根本無法確定倒底有沒有合焦(而且EOS機身合焦還不一定準哩),光圈全開的合焦率更是低的可憐,初上手時f/1.4拍攝10張大概中不到1張,後來甚至將f/1.4列為參考光圈,往後多以f/2以上光圈進行拍攝,以確保命中率。
▲金屬鏡身,質感、手感都是一流,不過純機械對焦,用一般入門機身的對焦屏,操作起來實在是很傷眼,如果有 Live View 的話,多少應該會有點幫助,不過在下相信用 F1.4 對焦時,多半還是得碰碰運氣。
無奈大光圈
Planar T* f/1.4-85mm入手後測試結果,由於光圈全開合焦率非常低,甚至到f/2都還沒辦法準確的合焦,一般比較有把握的光圈值為f/2.8以上,其中以f/4~f/5.6合焦率最高,而再上去的光圈雖然小可以有更深的景深,但由於亮度減低加上觀景窗看出去的合焦範圍大,很多時候如果不看距離表尺,還是偶爾會發生小光圈手動合焦錯誤的情形出現,所以在入手不久的這段期間,工作光圈都在f/2.8到f/5.6之間跑,而在下已經有EF100mm F2.8 USM Macro的情形下,有點對Planar T* f/1.4-85mm感到灰心,雖然顏色讓在下十分滿意,但失去f/1.4的最大工作光圈之後,感覺上就像是開著一、二檔打不進去的Ferrari 248 F1賽車,空有著強大性能卻無法發揮真正實力的無奈!
▲雖然最大光圈開到 F1.4,對焦行程也夠細,但是在景深過淺的情況下,合焦率非常低,大光圈只適合拍攝近距離內的景物,遠一點還是縮個兩級以上會比較保險。
擁有多重性格的光圈表現
經過一段時期的掙扎之後,過熱的大腦終於冷靜下來,決定好好徹底的研究這顆Planar T* f/1.4-85mm,畢竟它可是名列世界十大銳利鏡頭之一的銘鏡,沒辦法用它拍出滿意的照片,絕對是人的關係而不是鏡頭。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決定先從它的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研究起。
MTF
光圈 中央 邊緣 平均
1.4 7.0 5.9 6.3
2 8.2 6.5 7.7
2.8 8.6 7.3 8.1
4 8.7 8.0 8.3
5.6 8.6 8.3 8.5
8 8.5 8.4 8.4
11 8.2 8.0 8.1
16 7.6 7.3 7.5
適合拍攝軟調畫面的f/1.4
從上面的MTF結果來看,很清楚的Planar T* f/1.4-85mm光圈全開時,細節解像力明顯不足,而從中央點到15mm之後的這段邊緣影像,不但解像力更低就連失光情形也很明顯,簡單的來說,Planar T* f/1.4-85mm光圈全開時畫質偏軟、沒有細節,而由於在下使用APS-C片幅的機身,所以大可不必在意邊角失光與周邊畫質降低問題。雖然大光圈畫質偏軟,不過利用其較低的解像力配合超淺景深,用來拍攝柔美的人像可說是再好也不過了,而且還可以省去許多修臉的工作!
只是由於解像力不高,所以f/1.4不適合拍攝需要大量細節的影像,或者可以說當我們以全開光圈拍攝時,只要是在半身人像的距離內,都可以獲得清晰的結果。但如果距離拉遠一點的話,由於光圈全開時解像力不夠高,細節部分自然會糊成一片,如果不瞭解此一特性,老希望用f/1.4拍出清晰的全身人像,那結果當然會讓人感到失望。所以啦~在瞭解Planar T* f/1.4-85mm光圈全開時的特性後,拍攝稍遠一點的景物時,在下就不會老是想用大光圈拼了,因為就算是完美的合焦,畫質絕對還是硬不起來,所以說一檔就是有一檔的用法,別以為一檔可以當六檔來開,該縮的時候就要縮,蔡頭雖然利,但利的不是一檔啊!
▲ Planar T* f/1.4-85mm 以 F1.4 拍攝,這顆鏡頭的散景效果,真的是很水吧?
▲Planar T* f/1.4-85mm 以 F2 拍攝,由於是老鏡頭,所以大光圈時紫邊情形相當嚴重。
光圈全開的合焦的挑戰
現在知道Planar T* f/1.4-85mm光圈全開時很軟,但是問題可不只是軟而已,最麻煩的是因為景深實在太淺,淺到難以對焦,就算是167MT、RTS III、Aria機身來拍,f/1.4對焦時還是得要碰點運氣。而使用數位機身的優勢,就是可以隨拍隨看,而且配合夠多容量的記憶卡,更可以放心的利用連拍對焦來個亂槍打鳥,拍個幾百張之後再回去慢慢挑。
但是這種作法一點也不實際,為了解決手動難以對焦問題,在下曾經思考過「焦點工房」推出的EOS 350D Digital 專用九宮格十字裂像對焦屏 (http://www.focusingscreen.com),雖然說磨砂或微菱對焦屏感覺上對焦速度更快,不過那個九宮格線相當吸引人.....。不過想到購入之後不但要自己動手換,還得自己調整其中的誤差,所以暫時還是不列入考慮之中。
另外就是利用所謂的「鏡頭模擬電路板」,雖然轉接後的手動鏡頭一樣能夠在EOS機身上使用,但由於Canon為了推廣新的EF鏡頭,特別讓FD鏡頭在EOS機身上操作時,無法顯示合焦指示,這點對於手動鏡的操作影響很大,畢竟有CPU提醒合焦會方便很多。而為了破解這一點,出現了「鏡頭模擬電路板」,讓手動鏡在焦點處合焦時,機身會發出合焦指示。在下剛開始對這玩意兒相當有興趣,有了合焦指示的話手動對焦時命中率應該可以大幅提昇,不過這玩意兒感覺上很不牢固,對於常換鏡頭的在下而言,操作性似乎不是那樣的好,所以沒多久也就放棄了,最後在下決定回歸原點,相信透過不斷的練習,總能夠抓住合焦的那一個點!
▲ Planar T* f/1.4-85mm 以 F2.8 拍攝, 手動鏡用大光圈拍攝遠景,真的是要靠感覺來對焦。
練習再練習!
經過不斷的拍攝與觀察與數千次快門的練習之後,在下終於能夠抓到Planar T* f/1.4-85mm合焦的那個點,有趣的是根據在下個觀察,合焦點並不是在前清晰點與後清晰點的中間,也就是說利用不斷縮小範圍的前後逼近法,是無法抓到正確合焦點的!就在下的組合而言,合焦點在於由遠往近對焦時開始清晰的那一點上!抓到合焦點之後,既使光圈全開,五公尺距離內的命中率馬上提升到25%甚至是40%,如果被攝物本身夠大又有清晰的對焦參考點,那更有著「One Shot, One Kill.」的高命中率可能!而在克服了手動對焦感後,也終於能夠充分體會Planar T* f/1.4-85mm的優異光學性能。
▲ Planar T* f/1.4-85mm 光圈全開所拍攝,地點是台北植物園。看看這樣的淺景深,真會讓人一拍就迷上。( f/1.4 with Canon EOS 350D )
難以言喻的通透感
大家都說蔡頭顏色讚,這點在下絕對是舉雙手雙腳贊成,不過來到數位機身上大家或許會覺得顏色不是那樣的重要,用RAW格式記錄之後進電腦調,想要多鮮豔的顏色都有。但話說回來,可調整的範圍終究是有限,而且這顆Planar T* f/1.4-85mm所拍出來的通透感、立體感、空氣感,是數位後製沒辦法做出的感覺,這或許就是所謂的蔡頭味吧!而Planar T* f/1.4-85mm開放光圈時雖然對比不高、解像力表現平平,但在弱光環境下它就像是吸光鏡一樣,有著細膩的暗部成像與豐富的顏色表現,那樣的空氣感保證讓人一看著迷,而這可不只是大光圈的關係,蔡司獨到的高透光率T*鍍膜才是關鍵所在。
大光圈的缺點
雖然有著優異的透光率,但相對的當處於強光環境時,Planar T* f/1.4-85mm的表現就不是那樣的穩定,在EOS 350D Digital機身上當光圈全開時,有時候會因為過量的光線造成CMOS暴走,而且高對比度影像邊緣會出現嚴重的紫邊(不知道換抗UV的MC保護鏡會不會有改善),通常得將光圈縮到f/2.8以上才能夠控制紫邊的發生,雖然說紫邊不一定是因為鏡頭本身的色散(Chromatic aberration)而造成,因為感應器運算錯誤也會造成紫邊,但是在下另一顆大光圈鏡頭~Sigma AF 30mm F1.4 EX DC HSM(這型號實在是給他有點長的說......),只有在光圈全開挑戰逆光時,才會有紫邊出現。
▲ Planar T* f/1.4-85mm 以開放光圈 F1.4 拍攝,看看這背景真的是湖到一個不行吧?
▲ Planar T* f/1.4-85mm 以 F2.0拍攝,縮了一級光圈,畫質與顏色明顯提升了不少。
所以在下判斷鏡頭本身的影響比較大,畢竟Planar T* f/1.4-85mm是1975年的老舊設計,對上數位感應器多少會有差,這也證明了各廠所喊的「數位最適化」鏡頭不是在豪小。另外這顆鏡頭在逆光下拍攝時表現平平,對比度與細節明顯降低許多,畢竟耀光與鬼影問題一直是Planar設計的罩門,雖然透過鍍膜與材質來控制,但效果終究是有限。
f/1.4之後,宛若換了顆鏡頭
當光圈縮小一級來到f/2,由於景深的增加,拍攝時命中率自然提高許多,而且畫面的對比與色彩飽和度都會有明顯的提升,但是光圈差一級Boken可是差一大截呢!除非有距離或快門不夠的需求,否則在需要淺景深時,個人還是會以光圈全開來挑戰。而當光圈再小一級來到f/2.8時,這顆Planar T* f/1.4-85mm就像是吃了波菜罐頭的卜派一樣,馬上從軟趴趴變為硬梆梆,畫面層次分明鮮明銳利、顏色飽和對比度又高,而且就算是在低階的EOS 350D Digital機身上,也能強烈感受那難以形容的立體感,這前所未有的體驗,保證是讓人高潮一波接一波,越拍越爽快,難怪許多用過蔡頭的玩家會因此一試上癮,因為它總是可以帶給你本身視覺以外的震撼,讓人更加期待每次快門後的結果。
▲ Planar T* f/1.4-85mm 以 F2.8 拍攝,從這裡開始,就可以稱的上夠利了!
▲ Planar T* f/1.4-85mm 以 F4拍攝,到 F4 以後不但畫質更好,對焦時也可以更放心。
最利f/5.6
當Planar T* f/1.4-85mm光圈縮到f/5.6時,畫面不只是粒粒清楚、毛毛分明,那豐富的層次感與清爽亮麗的色彩表現,讓按快門就好像按下時間暫停鈕一樣,將景物與光線瞬間凝結,相信有許多蔡頭用家都被這無以言喻的通透感給深深吸引住,而這正是Planar T* f/1.4-85mm給在下的最大感受!
▲ Planar T* f/1.4-85mm 以 F5.6 拍攝,這也是此鏡的最利光圈,想拍細節,縮到這裡就對啦!
▲當 Contax Carl Zeiss Planar T* 1.4/85mm 縮到 F5.6 時,不止是解像力與顏色,那種通透度真的不是其他日本大廠鏡所能夠比擬的。( Planar T* 1.4/85mm with Canon EOS 350D, F5.6 拍攝)
▲ Planar T* f/1.4-85mm 以 F5.6拍攝,看看這顏色與通透度,就像是你按下快門後,將時間與空間凝結在一瞬間,這就是蔡頭之所以迷人的地方。
▲ Planar T* f/1.4-85mm 以 F8 拍攝,其實縮到 F8 對焦時,觀景就會顯得暗許多。
▲ Planar T* f/1.4-85mm 以 F11拍攝,縮到 F11 時,注意看遠景部分也開始變得清楚許多。
▲ Planar T* f/1.4-85mm 以 F16拍攝,最小光圈拍攝,和 F1.4 相比景深的差異是不是大的驚人?
綜合心得
入手這顆MMJ版本的Planar T* f/1.4-85mm到現在也超過一年了,這一年多來對它還真是又愛又恨,愛的是它f/1.4時糊到不行的Boken,愛的是它清澈、明朗、富立體感的成像表現;而恨的是恨它擲茭般的f/1.4合焦率,恨的是它大光圈時嚴重紫邊與逆光畫質降低。基本上這是一顆很極端的鏡頭,一邊是偏軟的f/1.4,一邊是無懈可擊的f/5.6,也因為如此所以Planar T* f/1.4-85mm在二手市場的流通率極高,很多用家入手之後用不出啥心得,只好再度轉手讓出,也有很多用家更直接把它f/1.4封印不用,改以f/2作為起始光圈來用。
而在下本身也有過一段失望的掙扎期,而就如同前面所述,要讓自己快樂的運用Planar T* f/1.4-85mm,必須經過手動合焦練習並瞭解各檔光圈特性,最重要的是告訴自己該如何在不同的光線條件與場景中,好好利用Planar T* f/1.4-85mm的光學特性去拍攝,如此一來才能真正展現出它的真正性能!
不過話說回來,蔡頭的世界是神秘而且廣大的,以這顆Planar T* f/1.4-85mm來說,除了有AEG、AEJ、MMG、MMJ版本之外,鍍膜顏色也是五花八門,綠的、紫的都有,而且出廠年份與序號又有差異,像是傳說序號580xxxx的版本在光圈全開時就很利。
▲ Planar T* f/1.4-85mm 拍拍夜景的感覺也不錯吧?
除了C/Y接環的二手鏡之外,蔡司也另外出了給Nikon機身用的ZF Mount(就是Nikon的F接環啦)版本:Planar T* 1.4/85 ZF,不過這顆一樣是手動鏡就是。另外因為與SONY合作,所以蔡司也讓COSINA代工生產給SONY DSLR α-100用的Planar T* 85mm F1.4 ZA ,這顆85mm蔡頭最吸引在下的地方在於「Full auto-focus functionality」,要知道當年Yashica為了讓蔡頭有AF功能,可是花了一番手腳,可惜由於蔡司堅持不使用塑膠類輕型材料來製造鏡頭,使得Cotax在135單眼相機市場被日系AF機種打的喘不過氣來。
不過不論是ZA還是ZF接環的Planar 85mm,新品價格還是很傷小朋友。所以啦~如果說有人和在下一樣小朋友不是很多,又很哈淺景深大光圈,弄顆很有個性的Planar T* f/1.4-85mm C/Y來玩玩,保證大家的攝影之路會更多采多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