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8日 星期一
體驗人類光學技術的極致 ( 上 ) ~ Carl Zeiss Planar T* f/1.4-85mm
那凝結的透明感,讓人不由自主的摒住呼吸,深怕不小心驚動了畫面。Planar T* 85mm F1.4就像是早期的 Porshe 911一樣,保守的外表下擁有難以駕馭的靈魂,每一次快門都讓人感到興奮,但結果卻也經常讓人感到錯愕與失落。
●敗物品名:Carl Zeiss Planar T* f/1.4-85mm MMJ(Contax / Yashica mount)
●內容描述:網拍N手品,公司貨,原盒有單原皮套以及原廠前後蓋
●入手價錢:NT$15,500-
●付款方式:現金未稅
●入手時間:2005/10
●入手地點:Yahoo拍賣
●附註說明:MMJ
最佳人像鏡焦段是?
85mm一直是135底片系統中,公認最佳的人像拍攝焦段,但那是在全幅的135系統上,當轉到APS-C片幅的數位機身上使用時,「好像」50mm鏡頭會比較接近,因為85mm在APS-C機器上會變成127~136mm的中望遠焦段,而50mm則是變成75~80mm,唔,那為何不用50mm大光圈鏡頭呢?原廠定焦50mm鏡多配有F1.8的大光圈,再上去也還有更高級的F1.4啊?對於這點小弟初期也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但是越想越不對!
等效焦距的騙局
由於要配備全片幅感應器的數位單眼相機貴到哭爸!所以對於一般非職業玩家來說(玩家是好聽啦,敗家才是真的),全片幅機身多半是一場夢(就看全片幅機身何時會降到30K......),而縮水的APS-C Size出現時,為了模糊用家的思考邏輯,所以廠商老是將片幅縮小的事實,透過焦段變長來描述,因而出現了所謂「等效焦距」,美其名是為了讓用家更容易瞭解搭配鏡頭後和傳統135系統之間的改變,但實際上「等效焦距」 一點也不「等效」!
因為片幅縮水的關係,除了焦段感覺上因而變長之外,事實上在拍攝運用時,物距的改變往往被大家所忽略,而拍攝出淺景深畫面的影響要素,除了要大光圈、長焦距之外,剩下的就是距離了!離被攝物越近焦距越淺,這點玩過微距鏡的玩家應該再清楚也不過,舉例來說,拿Canon EF100mm F2.8 Macro USM配EOS 350D在31cm的近距離下就算是把光圈縮到F32,所能夠得到的前後景深也不過才7mm(F8只有2mm)。
所以囉!拿同一支鏡頭在不同片幅機身上拍攝同樣「視野範圍」的影像時,所得到的景深當然是全片幅機要淺許多,因為相對於APS-C Size的機身,全片幅機拍攝時離被攝物較APS-C機身短許多,所以景深自然較淺。而為了拍攝出和全幅機一樣範圍的影像,APS-C機身被迫離被攝物較遠,而離被攝物越遠,景深自然越深。所以囉~「等效焦距」的意義就是:「拍攝時所能夠紀錄的範圍變小了」。
所以取景時和標準135系統比較起來,必須離被攝物更遠才能收進較寬的景物,相對景深也加深許多,而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上了全幅機身的玩家,用上大光圈鏡頭時會感動不已,不過花個近十萬大洋上全幅機以求得淺景深,不如在鏡頭方面下手,這樣萬一那天全幅機普及到只要三十張小朋友就能帶回家,鏡頭還是能繼續用,而且用的更爽。
給我淺景深
依照前面的推論,以拍攝半身人像為前提來思考,要達到最佳淺景深效果,最好的方式還是選用大光圈鏡頭,而為了得到最大的模糊圓,焦段自然越長越好,因為:
光圈值= 焦距 / 有效孔徑
這裡要稍微解釋一下,光圈開到F2.8的長焦鏡頭和同樣光圈的短焦鏡頭相比,由於焦距較長所以相對有效孔鏡也會變大(而且焦距越長光線亮度也會減弱,所以越長焦自然要越大管才行),所以平平光圈開到F2.8,焦距200mm鏡頭的光圈孔就是會比50mm F2.8的光圈孔要大許多,不相信去看看自己的小黑或是小白,然後再去看看25mm F2.8的光圈,那幾乎是一根大拇指與整個拳頭母的差異。
這也是為什麼平平F2.8,長焦鏡頭的Boken就是比較糊的原因(其實就原理上來說,主要是因為廣角鏡焦平面外的影像,距離感測面比較近,所以模糊圓相對比長焦鏡頭要小許多的關係)。所以啦~光圈亮度高的中長焦鏡頭,就算是在APS-C片幅的機身上,還是可以有很糊的焦外成像,而且長焦鏡頭的壓縮感,更能將人物突顯出來,所以「等效焦距」接近80mm的大光圈鏡頭,絕對不在考慮範圍內,所以中望遠大光圈鏡頭還是淺景深人像鏡的第一首選!
列出清單吧!
既然把目標鎖定在大光圈 + 長焦距鏡頭,那接著的工作就是翻翻看有哪些鏡頭可以參考。
▲Canon EF200mm F1.8L USM
價錢:¥526,000-
發表年份:1989~2004年
這大概是光圈最亮的望遠鏡頭了,目前已經停產,是鏡頭廠大戰時代的產品,其他大光圈長焦鏡頭還有Leica APO-SUMMICRON-R 180mm f/2、AF-S Nikkor 200mm f/2.0G VR IF-ED,另外還有Olympus Zuiko家族的ZUIKO MC AUTO-T 180mm f/2.0 ED-IF以及Zuiko AUTO-T 250mm f/2.0 ED-IF 。
長焦大光圈就算了,這支鏡頭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光圈全開時,畫面超犀利!
這些鏡頭不但焦距長而且最大光圈都有做到F2.0,不過不管怎樣,這些長焦鏡頭的最大光圈就是沒有Canon這支EF200mm F1.8L USM來的亮,而且不只是亮而已,這管白色肥炮更是傳說中的神鏡,因為F1.8開放光圈就已經非常之利,加上200mm焦距下的F1.8超大光圈、USM超音波馬達對焦,拍攝性能以及淺景深效果實在是沒話說,更是PHOTODO測試排行榜中全世界第一銳利的鏡頭(兩千年以前),不過它實在是太重了,超過三公斤的重量實在不是小弟弱雞體格可以負擔的起,所以不列入考慮,而且未來難保不會推出輕量化又搭載IS功能的新版。(喵的哩~沒錢就沒錢,再裝就不像了)
▲Canon EF135mm F2.8 Soft Focus
價錢:約NT$13,500-
發表年份:1987年10月
這管日幣定價54,000-的中望遠鏡,雖然最大光圈只開到F2.8,不它可是配備了過去人像鏡很流行的功能~Soft Focus 柔焦效果,這管鏡頭透過浮動對焦系統來改變球面像差程度,造成柔焦的效果出現,主要是設計用來拍出帶朦朧感的人像照,不用外加柔焦鏡片或是哈氣、塗凡士林,而且這管鏡頭不會有一般柔焦鏡頭常見的對焦點後移問題,拍攝時完全交給AF就好不需要調整,但是!進入數位時代之後,誰還需要硬體柔焦啊?(其實不只是柔焦,淺景深也能後製的說)更何況這管鏡頭最近對焦距離要1.3米哩!
▲Canon EF 135mm F2.0L USM
價錢:約NT$29,000-
發表年份:1996年04月
日幣定價131,000-的紅圈圈L鏡,Canon出這管多少有要和Nikon在1995年12月推出的AF DC Nikkor 135mm F2D互別苗頭的味道,不過Nikon的135mm有DC(Defocus-image Control)功能,可以控制對焦平面前後散景的程度,感覺上屌許多,不過不管是Nkion的DC 135mm F2(要三萬塊哩!)還是Canon135mm F2,在下通通買不起,所以說列出來參考看看就好,不一定要買。
-----------這是參考線------------
列到這裡,在下發現焦長超過100mm的大光圈鏡頭,在價位上似乎都給他很貴,看來大光圈+長焦要稍微調整一下,把長焦這點修回來一些,畢竟在小片幅的機身上,焦距太長取景時會比較麻煩,所以再來看看有哪些中長焦鏡頭可以列入考慮。
▲Leica 100mm/f2.8 APO-Macro-Elmarit-R
價錢:NT$58,000-(?)
發表年份:
這?純粹是開玩笑而已,有著紅色Logo的鏡頭,不要說售價高,就連入手都不是那麼容易。
▲Nikon AF DC 105mm F2.0D
價錢:NT$25,500-
發表年份:1993年09月
Nikon另一管具有DC功能的中長焦大光圈鏡頭,最大光圈開到F2,雖然光圈和AF Micro Nikkor 105mm F2.8D比較起來大不到一級,但價錢卻硬是要貴上一大節,而且在下走的是EOS系統,怎麼會看到Nikkor去?
▲Canon EF100mm F2.0 USM
價錢:NT$15,900-
發表年份:1991年10月
這算是一管老鏡頭了,和焦段略短的EF85mm外觀上幾乎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於100mm這管光圈只開到F2.0,比85mm的F1.8略小,說實在就基本規格來看,這管鏡頭一點也不吸引人,雖然焦長有100mm,不過最大光圈只到F2加上最近0.9m的對焦距離,感覺上EF100mm F2.8 MACRO USM應用上會來的更高些,但每一支鏡頭在設計時總是有一些主要訴求。
而這管EF100mm F2自然是以人像為主,加上曾經在flickr.com上看到知名冰島女攝影師Rebekka用這支鏡頭拍了許多精彩的人物特寫,進而產生濃厚的興趣,但是!由於在下已經有了EF100mm F2.8 MACRO USM,雖然最大光圈與設計訴求上不同,但在焦段盡量不要重複的前提下,還是將這管鏡頭放入純研究、不考慮的名單中。
▲Canon EF85mm F1.2L II USM
價錢:NT$$60,800-
發表年份:2006年02月
目前市售85mm鏡頭中光圈最大就是這顆啦!2006年二月將之前為人所詬病的慢速USM對焦馬達給升級後改版推出,日幣定價也從原先的19萬一口氣漲到他喵滴¥235,000-的天價(國內代理商定價開到六萬實在沒啥道理)。雖然貴到爆,但市售鏡頭中最亮的F1.2超大光圈還是吸引到許多「敗」家爭相購買,而且Canon似乎嚐到了F1.2大光圈的甜頭,另外在2006年八月推出了EF50mm F1.2L USM,如果說哪天Nikon也相對推出F1.2亮度的定焦鏡頭,說不定Canon會搬出新本的EF50mm F1.0L USM出來舞弄一番。
話說回來,這顆85mm F1.2L鏡絕對能夠提供糊到不行的Boken,尤其當用在全片幅機器上時那更是糊成一片,但這樣的價錢也讓在下頭暈了好久,雖說在日本當地買加上退稅可以省個萬把塊,不過這價錢還是超出在下預算很多倍,所以同樣列入想想就好的清單中。
▲Canon EF85mm F1.8 USM
價錢:NT$12,500-
發表年份:1992/07
繼續往下走,Canon在85mm焦段除了超大光圈的F1.2L之外,還是有一些適合平民百姓使用的定焦大光圈鏡頭~EF85mm F1.8 USM,同樣焦段同樣具有USM超音波馬達,而光圈少了一級多,加上鏡身前緣沒有紅圈圈的加持,這顆85mm價錢上顯得合理許多,全新品加上B+W保護鏡和遮光罩就算是公司貨沒遇到黑店基本上15K應該還有找,而且它不但擁有優秀的解像力,在色相差、變形控制、邊角失光、像場變形等,都有不錯的矯正效果,只是顏色表現比較清淡,甚至有點偏冷。其實從EF50mm F1.4到EF100mm Macro、EF100mm F2這幾顆鏡頭都是如此(而從外觀來看可以發現它們也都有點類似,只是長度不同而已),唉~難道說沒有「L」的加持顏色就注定要清淡嗎?(清淡是好聽啦~很多時候根本是慘白)
------------考慮清單結束-----------
列到這裡,心中不免一陣冷,鏡頭世界裡果真有著「光圈大一級、價錢多好幾倍」的殘酷事實,雖然有人說:「大太陽底下縮光圈沒有爛鏡頭。」但不管你有IS、VR還是OS,大光圈鏡頭在室內以及淺景深效果的表現上,終究是小光圈無法達到的領域,也難怪某人會疾呼:「能縮不算甚麼,夠大才是真本事!」
85mm大光圈的迷思
就目前看來85mm焦長配合大光圈,在APS-C片幅機身上似乎是追求淺景深效果的最組合,不過看看Canon出品的鏡頭,85mm焦段規格上要不是貴到哭霸的F1.2L,就是光圈不算很大的F1.8,而且F1.8這顆顏色實在不是在下喜歡的發色,雖然不至於像拿EF100mm F2.8 MACRO USM拍人像一樣生硬,但就是提不起興趣。
反觀Nikon系統,不但有85mm F1.8,也有暖色調的F1.4可以選擇,不過Nikkor 85mm f/1.4D也不便宜就是,想弄新品回家也得花上近三十張小朋友。但偏偏85mm亮度F1.4的規格,是在下主觀認為卡好的人像鏡頭,於是再翻了翻查一查,卻不小心發現了一顆蔡頭!
對啦!就是這顆「蔡頭」 Planar 1.4/85 T*
就是蔡頭
蔡頭,也就是所謂的蔡司鏡頭,相信就算不玩傳統相機還是很多人知道「Carl Zeiss」,因為在SONY出品的數位相機以及DV攝影機的鏡頭上,都可以看到「Carl Zeiss」的字樣,其實蔡司公司是以放大鏡以及顯微鏡起家的,一直到1890年才開始設計製造相機用的鏡頭,而蔡司在光學技術上的成就相當驚人,從基礎光學理論、鏡片材質開發以及鏡組設計,都成為後者開發設計新產品時的基礎。所以啦,只要是產品有用上蔡頭,其光學性能絕對值得信賴,至於鏡片組以外的東西,那就很難說了.....。
啥是 Contax?
雖然蔡司在光學領域中有傑出的表現,但是光有鏡頭之外也還要有機身才能拍照啊!為了不讓Leitz公司專美於前,蔡司在1926年收購了幾家小規模的相機公司後成立Zeiss Ikon,希望推出能搭配自家鏡頭的35mm相機,不過初期不太順,一直1932年到頂級RF機種Contax出現之後才算成功。所以說往後Contax就成為蔡司自家相機的名字(Leitz的相機當然就叫做Leica囉~),而所使用的鏡頭名稱也就自然掛上Contax,所以說看到Contax等於是蔡司,而Contax Planar T* 1.4/85mm就是在下的首要目標啦~!
何謂 Planar?
蔡司鏡頭除了會在鏡筒內側打上「Carl Zeiss」字樣之外,往往還可以看到另外一個字,它可能是Vario-Sonnar、Planar、Distagon、Sonnar、Biogon、Hologon、Tessar以及Tele-Tesser等等。這些字用來表示這管鏡頭的鏡組設計,這項特點在日系鏡上似乎較為少見,因為這些鏡組設計正是蔡司成為光學巨人的原因之一。這裡特別將常見的蔡司鏡組設計名稱列出來,給大家參考參考:
●Tessar
由P.Rudolph博士在1902年所設計,最大特色是只用到四片鏡片(所以取名為希臘文的四),採用此設計的鏡頭不但體積輕巧,超高透光率、清晰銳利的影像以及傑出的變形控制,可說是最佳的標準鏡設計典範,而且就算是進入彩色時代,其色像差的控制上還是十分優秀,不過在其光學設計的限制下,最大光圈只開到F2.8要算是比較遺憾之處,後來此一設計於1921年另外推出了望遠版本~Tele-Tessar。
●Sonnar / Vario-Sonner
名稱來自於Contax工廠附近的地名,由Ludwig Bertele博士所創適合中望遠鏡頭的設計,主要特色是光圈可以做到很大,而且用到的鏡片不多所以鏡頭體積可以很小。而光學性能方面,就算是開放光圈邊角失光的情形也很少,另外球面像差以及變形方面也都控制的非常好,唯一缺點是色差較為明顯,往往需要透過APO(Apochromatic)來修正色差以提高畫質。至於掛上「Vario」字樣的「Vario-Sonner」則表示是衍生自Sonner的變焦鏡頭,而正由於Sonner鏡組可以設計的相當小,所以我們可以在許多小型數位相機、DV攝影機上發現採用「Vario-Sonner」設計的鏡頭。
●Distagon
由於單眼相機具有反光鏡結構,為了避免反光鏡打到鏡片使得後鏡組必須和感光面保持較遠的距離(至少要有35mm以上),所以一般來說單眼相機的廣角鏡設計開發上較旁軸(連動測距、Range Finder或是俗稱的雙眼)要來的困難,也是為什麼Leica相機總是堅持RF系統的緣故之一。而蔡司的Distagon正是為了135單眼相機而設計的廣角鏡。
Distagon是蔡司135系統四大天王中最後出現的,由Erhard Glatzel博士於1963年所設計,為了達到廣角效果,特別採用了逆焦式設計,也就是所謂的倒伽利略式(其實所有SLR的廣角鏡差不多都是如此啦~),讓後焦距比實際焦距要來的長,如此一來才能做出焦長小於35mm的廣角鏡,不過逆焦式的設計問題就是要比對稱結構要多,邊緣失光、近距離變形嚴重、邊緣畫質降低很多等等,都是逆焦廣角鏡所要克服的問題,而蔡司的Distagon最大特色就是畫面中央部分解像力給他特別之好,透過浮動鏡片的設計,讓近距離拍攝時也能夠有效地控制像場變形。雖說Distagon在變形控制方面未達Biogon般的效果,不過其優異的解像力與立體感,還是讓Distagon成為蔡司的經典設計之一。
●Planar
這是蔡司非常重要的鏡組設計,是P.Rudolph博士早在1896年時所發表,採用了對稱式高斯結構,其最大特色是能夠對球面像差做高度的矯正,變形非常的低,而且就算是大光圈下同樣能夠保持優秀的解像力以及對色像差的矯正,缺點則是耀光嚴重使得早期蔡司並沒有採用此一設計,還好隨著鍍膜技術以及高折射材質玻璃的發展,不但解決了鏡片耀光問題,更讓Planar可以使用更大光圈,像是光圈值達到F0.85的X光機鏡頭,以及給NASA用的50mm F0.7 Planar就是最好的例子。而在下鎖定的大光圈人像鏡,就是採用Planar設計最大光圈開到F1.4的85mm中望遠鏡頭!而除了經典的Planar設計之外,蔡司著名的T*鍍膜自然也是影響到這顆鏡頭性能的關鍵之一。
●T*
在蔡司鏡頭上除了白色的字樣之外,還可以見到紅色的「T*」,這表示這支鏡頭採用了T*鍍膜。為何需要特別把鍍膜標示出來呢?它有這麼重要嗎?就一般來說,鏡片無法做到讓光線100%穿透,就算是白光也一樣,而那些無法穿透的光線自然就會被鏡片給反射出來,這些反光使得畫面對比降低、耀光鬼影嚴重,這時候在鏡片上鍍膜可以加強透光率,讓對比更加鮮明以提高拍攝品質,所以我們可以在鏡片上發現各種顏色的鍍膜,而這也是各鏡頭廠在70年代時期極力開發的領域。
鍍膜的顏色差異
基本上來說,不同顏色的鍍膜可以提高特定顏色的透光率,紅色的鍍膜可以提高藍色光線的透光率,藍色則是提高紅色,黃色則是增加藍綠,其中深綠色比較特殊,可以同時增加藍、紅光的透光率(所以觀察一下你手上鏡頭的鍍膜看看,應該是以深綠色為主),一顆鏡頭為了保持最佳的全光譜透光率,往往需要多種顏色的鍍膜,多加不同層的鍍膜可以進一步提高效果,而蔡司著名的「T*」鍍膜,能夠在鏡面鍍上6層的蔡司獨特的配方塗膜,提高透光率讓影像保持高對比並顯現出細膩自然的色彩,由於它的高透光率,所以蔡司以Transparency(透明)來命名。而正因為T*鍍膜的優越性能,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它特別用紅色表標示出來,用來表示這顆鏡頭的性能。
其實啊~現在數位單眼相機由於感應器本身也會反光,所以和底片比較起來不但色差問題較嚴重,感光面的邊緣畫質以及對斜射進來光線的感應也會比較差,而為了避免感應器的反光反射到鏡片上造成耀光與鬼影,數位專用鏡頭更需要在消除反光方面多用點心,除了盡量拉遠射點距離來抑制光線進來的角度之外,鍍膜的好壞更是影響到逆光拍攝畫質的關鍵之一。
不過話說回來,不過是敗了顆鏡頭,居然屁了這麼多話,這可是在下開始著手寫的時候,完全沒想到的局面,但這一路敗過來的心路歷程,還是很高興可以用文字記錄下來,畢竟在下是從2004年才摸到相機的Rookie,敗了東西總是會特別興奮,至於有錯誤的地方也就請大家多包涵、隨意看看就好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IEEE光學與光電子學國際研討會徵文(SOPO2009) zl
回覆刪除==============================================================================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ot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 (SOPO2009)
Call for Papers
http://www.scirp.org/conf/sopo2009
Wuhan, China August 14-16,2009
===============================================================================
This symposium is sponsored by IEEE Laser & Electro-Optics Society (LEOS),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SPIE) and Wuhan University.
Th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will be published by IEEE. All the papers accepted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IEEE Xplore and indexed by Ei Compendex.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 sopo@srpublishing.org
Topics:
Lase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Optical Communication and Sensors
Optical Storage and Technologies
Optoeletronic Devices and Integration
Medical and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The conference will be held in Wuhan, on the banks of the Yangtze River where
the Three Gorges Dams are lo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