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兩年前經過宜蘭頭城附近時,只見到靠海那一邊都是施工用的鐵皮圍離,看看公告牌上寫著是蘭陽博物館施工,當時還蠻那悶的,不過就是宜蘭而已,有必要專門替宜蘭搞個博物館嗎?古都台南都沒有專屬博物館了說!一直今年經過宜蘭時才發現這蘭陽博物館開張了,特殊的造型剛好和背後的龜山島呼應,蠻有意思的,所以就規劃了個蘭陽博物館輕鬆遊行程,還特別請了一天假避開人潮前來一探究竟!
這天行程安排很簡單,上蔣渭水高速公路下宜蘭頭城,然後到蘭陽博物館吹免費的冷氣,之後到宜蘭大學附近的青山食藝吃午餐,吃飽撐著不是辦法,當然要好好運動囉!所以下午去爬個小山,到冬山鄉的仁山植物園走走,最後晚上再到八甲漁場點個鱘龍魚來補一下,這行程真的有吃有運動還可以長知識,讚的啦!
▲ 位於宜蘭頭城的蘭陽博物館和烏石港是連在一起的,所以這裡假日時間的人潮應該是給他很洶湧,因為這天特別請了平常日來停車場居然滿滿地哩!這是停車場附近的烏石港遺址招牌。
▲ 停車場走出來是一大片的...水生植物園?遠遠地就可以看到蘭陽博物館的特殊造型。
▲ 這一大片的布袋蓮並不是台灣原生植物,而是原產於熱帶美洲的水生植物,特色是很會生,一下子就可以佔去整片的池塘面積,適應力強,就算是枯水期也能生存下來 (因為有布袋裝水),如果沒有這片布袋蓮的話,就可以拍倒影了。
▲ 另一處觀景平台,同樣被布袋蓮整個團團圍住。
▲ 馬賽克的外牆看久了會讓人覺得眼花哩!
▲ 走道附近造型和蘭陽博物館鄉呼應的柱子,不過這角度似乎搭不太起來?
▲ 這角度看起來會讓人抓不到水平線的正確位置。
▲ 蘭陽博物館的大門口,由於兩側的斜面造型,給人的感覺有點像是要進入科幻片中的太空船一樣。
▲ 門口處發現被扣留不得進入的狗狗。
▲ 雖然不是魚眼鏡頭,但19mm還是可以模擬一下大頭狗效果,不過鏡頭推太近讓這位老兄有點怒。
▲ 這牆壁上的材質非常特殊,用手拍拍看發現似乎是金屬板?而外面的石材效果則是「做」出來的,很詭異的材質。
▲ 雨傘也不能帶進去,一律都要放在外面才行哦!
▲ 進去之後裡面和外面一樣,都是斜面造型!
▲ 換個順光的角度拍拍看,這裡上二樓開始才是展覽館,因為展覽館有人數限制,所以必須排隊才能上樓。
▲ 這天不是暑假、不是假日,居然還有這麼多人來逛,難道說免收門票的誘惑真的這麼大嗎?
▲ 來一張紫邊爆炸的逆光照!雖然縮到F8不過紫邊依舊亮眼,唉~沒辦法!畢竟TOKINA ATX-124 便宜快一萬元,紫邊忍忍就過去了。
▲ 蘭陽博物館大廳維持的相當乾淨,地板也是打的波亮,冷氣也夠冷,花100元進來值得啦!
▲ 拍室內建築景物石,真的是只恨不夠廣啊!如果能上16mm那該有多好?
▲ 順光拍顏色比較暖些,一旁的電梯是無障礙電梯,一般人得要排隊自己爬上樓才行。
▲ 這張角度還不賴,站在二樓樓梯看過去,可以一路從右側牆壁的三樓電梯一路拍到地板,透視效果超強的說。
▲ 換個直幅取景看看,上面的空橋感覺有點壓力。
▲ 二樓是宜蘭的地質與氣候特性介紹,這裡只是小小的休息點,真正的展覽館要從三樓開始往下逛。
▲ 看了這段才知道,原來宜蘭的的原住民是葛瑪蘭族...。
▲ 上到二樓之後,才可以搭電梯上三樓,這其中為啥不直接做電梯可以從一樓到三樓?
▲ 上面那張有點冷,這張暖色一點看起來也蠻詭異的說。
▲ 三樓的展覽館展出許多宜蘭的動植物。
▲ 像是從來沒見過的黃喉貂,比黃鼠狼大一點,這是台灣特有的亞種,也是少數的肉食動物之一,因為棲息地大量減少,目前早已經是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 宜蘭不但有平原有黑潮經過的太平洋,還有高山地區,所以早期伐木也是宜蘭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
▲ 中央的天井中還掛著運送貨物的小船,打上藍色的燈光看起來有點嚇人耶?
▲ 偽大同電視,裡面早已經換成 LCD啦!不過看著上面的「台視」、「中視」、「華視」的換台按鈕,還蠻讓人回味的說!
▲ 二樓處有一些開放空間的假人讓人回味早期的商業行為,不過這些大概要是30~40年的鄉親才有接觸到吧!
▲ 賣一些什貨、化妝品的小販。
▲ 裡面的產品都是沒聽過的,看到這突然想到現在路邊的 Road Show 不也是類似嗎?只是換成正妹來賣而已。
▲ 利用透視法所繪製的雜貨店,感覺有對但是線條太死而且不夠細膩,一些影子的處理也不盡理想,不過意思到了。
▲ 另一面牆壁演的是米店,那個放米的木箱在下就有印象了。
▲ 打鐵鋪,這也是完全沒印象的產業。
▲ 來這一區的時候記得多拍幾張,可以拍出有趣的照片。
▲ 以前的公文都用毛筆寫的耶?稍微碰到水不就糊成一團?能保存到現在真是不容易。
▲ 半自動杷地機,利用摩擦力直接把泥土翻開,蠻先進的產品。
▲ 以前人力時代就衍生出不少輔助性的道具,很多都是看沒有懂的雞絲。
▲ 剛剛從樓上拍下來的小船,有自然光照射看起來就比較正常了。
▲ 這椅子是沒印象,但是旁邊的竹簍就有記憶了,記得小時候去拜拜都會用竹簍裝菜,還可以一盤一盤疊起來。
▲ 為啥宜蘭會有很多鴨子?因為宜蘭的畜牧試驗所最早開發出這款白白胖胖的白改鴨,加上宜蘭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所以宜蘭很快地就變成養鴨中心了。
▲ 很假的水稻區,望遠鏡當然也是假的。
▲ 走累了有地方可以休息一下看看風景什麼的。
▲ 一樓有大型展出物,一艘正港的漁船。
▲ 很酷吧!而且還是鏢旗魚的漁船,原本甲板有開放參觀,不過當天去的時候是關閉的,可惜。
▲ 鏢旗魚的的台子上應該有些防護設備才是。
▲ 是吧!原本可以走上去一起演鏢旗魚的說。
▲ 這艘南風壹號是船長退休後捐出來的,很難想像幾年前他還在海裡破浪捕魚呢。
▲ 這裡有些假的魚類給大家參考,這是鮪魚。
▲ 這是長尾鳥,在饗宴有吃過魚生,屬於白肉魚,肉質清甜帶點Q脆的口感相當特殊,屬於深海魚種。
▲ 南風壹號的船底是用杉木做的,應該蠻值錢的說。
▲ 台灣「參考」日本引擎而來的大型漁船引擎,據說這是蘭陽博物館目前第二大的收藏品。
▲ 看不太懂他的結構,完全獨立的汽缸體扭力應該大的恐怖,另外不知道他是怎樣散熱的?
▲ 可能要當過輪機室才知道這玩意的運作方式吧!
▲ 漁船引擎應該和遙控船一樣,都是抽海水起來直接循環冷卻的吧?
▲ 漁船方向舵,可以轉轉看,上面的按鈕不知道是啥作用,按下去之後前面的螢幕就黑掉了,還好不是俺按的,真的!
▲ 這應該算是漁船引擎的排檔兼油門,很慢用「DEAD SLOW」來表示還特殊的。
▲ 最後是宜蘭地圖的拼圖。
▲ 還會變色哩!這裝置有點惱人,從上面看才能看得比較清楚,但是距離太遠看不出來每一格是啥照片。
▲ 近看的時候是這樣,都是照片所組成,很多很多,然後搭配不同顏色的光線來源。
▲ 看了一陣子之後,慢慢覺得這裝置還挺有意思的。
▲ 缺點就是站在水平位置看過去,會因為切面的關係看到一片白。
▲ 好啦!逛完了,沒想到逛出來還沒中午人潮越來越多,不知道開始收票之後,會不會一樣人潮滾滾。
▲ 再看一下這造型特殊的大廳吧!
▲ 這片玻璃帷幕裡面是伯朗咖啡館,這也可以算是宜蘭的代表產業之一啦!
▲ 近一點看看蘭陽博物館的建築線條。
▲ 這個出入口有有科幻風格吧?
整體上來說,蘭陽博物館的主要建築很酷,很有味道,不過裡面的收藏品個人覺得還不夠,台北車站前的台灣故事館都比這裡還要豐富,而且對於宜蘭的整個歷史方面介紹並不夠完整,這部份有點可惜,不過就整體看來,因為裡面冷氣還算蠻強的,所以還是可以推薦啦!坐船去看個龜山島之後,再到烏石港吃海鮮,然後到蘭陽博物館喝咖啡,看看一些有的沒的,也是不錯的一天行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