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花蓮兩天一夜推薦行程:八通關古道體驗路段之瓦拉米步道、山風瀑布


去過南安遊客中心,看過南安瀑布之後,接下來當然就是今日重頭戲~ 八通關古道大縱走,從台30線公路終點開始走,大約八天的時間就可以走到東埔溫泉,不過因為前幾年颱風的關係,八通關古道又變得柔腸寸斷、無法通行,所以這次就把八通關古道東段起點的「瓦拉米步道」當成是吃飽後的午後健行吧!

離開南安遊客中心之後,繼續開上台30線往山裡開去,大概10分鐘後就可以開到沒路,這裡同時也是八通關古道東段起點,八通關古道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清朝時由當時的總兵吳光亮帶領修築橫越中央山脈,全長約 152公里的八通關古道,西起林祀埔(今南投竹山),經鳳凰山、東埔、八通關,越秀姑巒山到花蓮璞石閣(玉里)。

▲ 台30線開到沒路就是瓦拉米步道的起點,同時也是道路終點,其實曾經有規劃讓台30線與新中橫相接,不過工程難度太高,而且對生態影響太大,所以就沒開了。

西元1919 年日據時期,為加強控制當時尚未歸順的布農族人,又闢建越嶺道路,與清八通關古道雖有交會,但至大水窒以東則完全分道揚鑣,主要是因為日本當時建築技術較佳,遇到溪谷就蓋吊橋,而且日人主要是為了控制原住民部落,所以日版的八通關古道距離比較短,約125公里,而且當年為了能夠運送大砲,所以日版的古道較為平緩且寬許多。

不過呢!今日要走的瓦拉米步道其實就像是玉里的後花園,有些在地民眾下午時候都會選擇來這裡走走,貼近大自然,對於從台北胚車下來的我們,更好好好體驗一下這自然步道。

▲ 台30線,這裡是起點,明天會把台30線跑完,也就是玉長公路接花東。

▲ 瓦拉米步道起點處有規劃幾處停車位,只要記得不要擋在迴轉處就好,在單車停車格附近有水源,看起來是蠻乾淨的。

▲ 瓦拉米步道在佳心之前不需要申請入山證,之後就有人數限制了,千萬不要想說走進去沒關係,其實人太多對當地的生態是會有壓力的。

▲  其實瓦拉米步道保留了非常豐富的生態環境,這裡也是台灣黑熊目擊紀錄最多的地方,但是自從步道對外開放後,這幾年都沒有目擊紀錄了,所以說雖然有步道可以走很不錯,但是對當地的生物來說生存圈又被迫縮小了。

▲ 步道起點,瓦拉米步道算是非常平緩的步道,步道口到佳心大概有400公尺的落差,步道面積很大,相當好走。

▲ 沿路上的景緻屬於台灣低海拔林貌,和台灣一般郊山差不多,不過這裡因為屬於花東中央山脈,感覺上和西半部或北部郊山就是不同,空氣一整個就是很舒服。

▲ 步道依山而建,雖然景致看起來差不多,但還是讓人走走停停的拍,來走步道就是為了貼近大自然,所以放慢腳步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手指按下快門,其實這樣沿路拍比一直走累很多。

▲ 很快的就走了500公尺,瓦拉米步道全長13.5公里,終點在瓦拉米山屋。


▲ 抵達山風了,這裡以前是日本的駐在所,也就是警察局,用來監控布農族。

▲ 這片平台就是當年駐在所的地基,不知道水源要從哪來。


▲ 地基有兩塊,一高一低。

▲ 這類人煙稀少的步道,當然要小心虎頭蜂,如果在野外遇上虎頭蜂記得拔腿就跑,只要跑超過虎頭蜂的警戒區他們就會放棄追逐。
 
在野外遇到虎頭蜂攻擊千萬不要傻傻的想說用衣物包住身體躲起來就好,只要是在警戒區,虎頭蜂叮上後會釋放大量的費洛蒙,使得虎頭蜂進入瘋狂的攻擊狀態,絕對是釘到目標物不會動為止,所以千萬記得拔腿就跑是在野外不小心遇到虎頭蜂大量攻擊時的唯一方式。
 
 
另外,當遇到一兩隻虎頭蜂時,千萬不要揮手趕他,如果是秋天很容易受到群蜂攻擊,夏天的話就還好。

▲ 毒蛇,你知道台灣那些蛇有毒嗎?基本上台灣有毒的蛇類常見的只有六種,分別是:眼鏡蛇、龜殼花、雨傘節、百步蛇、青竹絲以及赤煉蛇 (鎖蛇)。

基本上遇到蛇千萬不要想說為民除害打死他,蛇和其他動物一樣,他只是生存在這裡,沒道理被人類看到就要被打死,台灣毒蛇其實不多,也都蠻好認的,運氣好有遇上的話,記得拍照留念就好。


▲ 山風駐在所這裡有不少戚樹,傳說一月左右來的時候,可以看到轉紅。

▲ 出現了!山風一號吊橋,看看後面的順向山壁,感覺上震動大一點就會整個滑下去了。


▲ 說明寫得很清楚了,不可以進入步道週邊25公尺以外的地方。


▲ 山裡面要搞出這樣一座吊橋,真的是很辛苦的工程啊!

▲ 山風一號吊橋最大可讓10人同時通過,一人以100公斤計算...,最後面那句:「請注意自身安全」感覺上有點讓人不大安心。
 
▲ 天氣太好了,對比太高不好拍,而且這山風一號吊橋的塔非常高,由此可見跨距應該不短。

▲ 果真,看起來應該超過100公尺,在這樣的山裡面弄個這樣高跨距的吊橋真的蠻刺激的。


▲ 橋面很窄,走起來晃動感相當明顯。


▲ 如果只有一個人來走,經過山風一號吊橋時感覺應該會有點毛毛的吧!


▲ 低角度特寫一下山風一號吊橋,注意看旁邊的護網,其實是常見的鋁窗用保護網。

▲ 從山風一號吊橋往山谷看去的景色一級棒的說,一整片都是山,完全沒有高壓電塔或廟宇之類的人造物......腳下的吊橋不算的話。


▲ 通過了山風一號吊橋也拍一張紀念一下。

▲ 這裡禁止的項目還真的很多,不過都還蠻實在的,像是打座、放音樂這些,真的有很多鄉親喜歡在瀑布處打座、練功、放音樂,瓦拉米步道禁止是應該的。


▲ 走到現在居然只有走了1公里,有點糟糕的說,看來一邊拍一邊走真的是一小時只能走一公里。

▲ 沿路上步道會有一點緩坡,走起來並不會太累,但是夏天走起來還是流不少汗,還是秋季比較適合戶外活動啊!

▲ 瓦拉米步道和登山步道完全不同,從路旁的石牆就可以看出來這真的是一條步道,而不是山徑。

▲ 終於出現一座小木橋,其實這個距離直接用工字鋼樑橫過去就好,下面的木樁看起來不是很穩固的說。

▲ 小木橋特寫一下,國家級步道才會有的東西,去爬一些郊山都是直接爬過去,哪有簡橋可以走。


▲ 步道沿路都有開鑿山壁的痕跡,經過山風之後出現頻率比較高。

▲ 從步道上累積的落葉量來看,這條步道平時的使用率真的不高,一般比較多人在走動的地方,大多是光禿禿的。


▲ 雖然沿路上有些小泉水,不過並不會濕滑難行。

▲ 轉過一彎又一彎的步道,雖然沒有高山那種壯闊的景色,慢步走在如此的林道之中,感覺也是挺不錯的。


▲ 恩...過了1.5km。

▲ 這段峭壁雖然高度感覺不高,不過實際上旁邊真的是下切到溪谷,這應該是當年用人力慢慢鑿出來的。


▲ 這裡的地質都是頁岩為主,所以硬度上並不會太高,開鑿難度較低。

▲ 下面是山風瀑布,這台灣黑熊的標誌還不忘畫上白色大勾勾,比較可惜的是有一大半都被遮住了。

▲ 沒錯!這裡就是山風瀑布,前面的山風橋剛好橫跨了整個瀑布,想看清楚瀑布的話,要走151階下到觀瀑平台。


▲ 看起來很有歷史的山風橋。

▲ 這鋼絲的拉緊方式還真容易懂,不知道這座吊橋的年齡,附近並沒有說明,有點可惜。


▲ 山風橋因為跨距比較短,所以橋座的高度明顯比山風一號橋低許多。

▲ 從吊橋上只能看到山風瀑布的第一層,落差更大的第二層要到觀景台才看得到。


▲ 看看剛剛來的路,一整片都是原始林。


▲ 山風橋的橋面是木頭哦!

▲ 換個角度拍拍看,多帶點山景,注意看下面的大石頭,石頭堆再下去就是觀景平台了。


▲ 走過山風橋後同樣留一張紀念。


▲ 這裡說是二號,載重和一號同樣都是一千公斤。

▲ 走過山風瀑布之後,步道都是在林間穿梭,沿路上蟬叫聲相當驚人,可能因為沿路上都是樟樹、楠木、楓香,所以這裡的蟬都是台灣騷蟬。

▲ 這樣 拍起來感覺有沒有一點驚險感?其實因為步道寬度夠,所以加上樹林茂盛,所以一點驚險感都沒有。

▲ 2KM....因為在下走走拍拍停停的關係,所以走的非常慢,不知道為啥總覺得很多東西可以拍啊!


▲ 蟬蛻,應該蠻新鮮的,這殼看起來沒有很乾,這應該是台灣騷蟬,因為這段路線上叫翻天!

其實也不是這段路的關係,蟬主要鳴叫的時間大多集中在下午三~四點附近,剛好這時間我們正在瓦拉米步道上閒晃,台灣騷蟬的叫聲和台灣熊蟬可說是一樣大聲,但是台灣騷蟬吼叫的頻率比熊蟬高,而且熊蟬比較低沉,台灣騷蟬不但頻率快、聲音高,而且他們非常喜歡在一起尬聲,叫起來真的是會感覺到耳膜在震動。


▲ 因為前面在南安遊客中心、南安瀑布晃太久,而且沿路拍拍停停走太慢,加上五點要 Check in ,所以算一算走到四點後覺得差不多就該回頭了。

▲ 這就是樂樂溪,也就是布農族口中的拉庫拉庫溪,拉庫拉庫溪名稱的由來很簡單,因為他總是會發出拉庫拉庫的聲音,至於樂樂溪則是閩南語。
 
 
拉庫拉庫溪是一條美麗的深山河流,是秀姑巒溪第一大的支流,整個水系發源於中央山脈馬博拉斯山東側的米亞桑溪,米亞桑溪與發源自達芬尖山的另一支流塔達芬溪合流後,就成了樂樂溪也就是拉庫拉庫溪,因為中央山脈以東幾乎沒有人煙,所以說拉庫拉庫溪的水源絕對是乾淨的,而且因為拉庫拉庫溪的關係,才有了卓樂、清水、南安三個部落。

▲ 特寫一下山風瀑布旁的小白花,這一路上都可以聞到一股淡淡的花香,那是100%全天然的香味,隨著樹林中的微風輕輕的放送著,不過不大確定是不是這花的香味,這香味真的是一路上都不斷哦!


▲ 特寫一下山風橋 Logo,大多在地鄉親都是走到山風橋就回頭。


▲ 看這顆石頭上面的水流痕跡,水量大的時候,應該會被瀑布直接衝到。


▲ 帶一張低角度的山風橋。

▲ 最後就用這張可愛的台灣黑熊警告牌當成結束,因為接下來的回程要因為要走快一點,所以還是乖乖地把相機收起來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