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爾後又因為拿到 Athlon 64,加上一張 Abit 主機板,所以只要換過 Power 就能夠繼續用上一陣子,就這樣拼拼湊湊之下,從退伍到現在,只買過一些小零件,接著則是接收了 The One 的 Pentium III 800MHz 主機,加上自己原本的一些零件,也就一路跑到了 2008年。
一直到今年初,這台 PIII 800 原本只負責一些簡單的上網、收收信、查查資料之類的工作,但是當主機板電池開始沒電、越多程式不能執行、抓下來的影片播不動、遊戲不能跑,就連開網頁都慢吞吞 ( 因為 Flash 變多 ) 的時候,終於....決定在 2008年底好好來升級一下!
原本的主機能用的東西,完全等於零,三顆 IDE 硬碟加起來總容量不過才 200GB,Power 當年雖然是買台達電的高級品,但是區區 350W 加上使用多年下來,信賴度也跟著大減,而英誌 7233D 的機殼散熱性也不太好,基於種種考量,絕對購入全新主機,只留下鍵盤滑鼠以及無線 USB 網卡。
先看 CPU,這年頭買主機最關鍵的當然就是 CPU,這點著實讓人掙扎了很久,雖說目前雙核心還是主力,而且高頻率的雙核心處理器 E8XXX 系列的效能都相當讓人滿意,但是!從 Pentium 800MHz -> Pentium 4 -> Core 2 Due 只跳了一個層級,這感覺上沒有撐很久才升級快感,升級的目的如果以當下主流為目標,這樣的投資所得到的似乎不太划算,加上 45nm 製程的 Core 2 Quad ,雖然核心頻率只到 2.6GHz,但是超頻空間一級棒,多花個兩千多,一樣可以得到 3GHz 以上核心速度的處理器,而且還是四核心,算一算總覺得直上四核然後小小空冷超頻比較划算,所以便決定入手 2.6GHz 外頻 333MHz 的 Intel Q9400!

▲ Intel Core 2 Quad Q9400 處理器是這台新主機最後的選擇!

▲ Q9400 只有 6MB 的共享 L2 Cache,但是 45nm 讓他擁有相當好的超頻體質。

▲ 聯強貨,基本上國內 Intel 處理器的經銷商主要就是聯強和捷元這兩家而已。

▲ 原廠風扇雖然性能不花俏,但是耐用度倒是真的很不錯。

▲ 驗明正身一下是 Q9400 沒錯!

▲ LGA 775 的接腳,FSB 達到 1333MHz。

▲ 這就是這台主機最貴的零件~Q9400

▲ Q9400 CPU 在整個包裝上只佔了上面那一小角而已,有時候真讓人懷疑這顆風扇 + 散熱片倒底佔去多少成本。

▲ 散熱面外面是鋁,分叉的葉片設計會有較佳的空氣對流效果。

▲ 中央接觸地方似是銅,同時還可以見到導熱膠。

▲ 這顆小不拉幾的玩意就是 Intel Q9400囉!
至於顯示卡部分,基本上在下只是要找一張過渡型的主流顯卡,雖然處理器還算不錯,但顯示卡這東西效能和價位差異相當大,好一點都要上六千,但是在下沒那樣的需求,所以說決定入這張價位三千有找的 ATi 4670,有 HDMI 和 512MB DDR3 加上主流顯卡的效能,基本上已經可以滿足在下的需求,不過 ATi 在驅動程式的相容性方面,還是不如 nVIDIA 來的優,但是相信在 AMD 的領導下,這點應該會有所改善吧!

▲ 三千有找的 ASUS EAH4670,512MB DDR3 顯示記憶體,加上有 HMDI 輸出~基本上個人還算滿意。

▲ 這盒子非常巨大,而且後面密密麻麻寫了一堆功能特色,但重點還是在於 HDMI 吧!

▲ 這就是 ASUS EAH4670 顯示卡,選4670的另一個原因在於他的省電。

▲ ASUS EAH4670 提供了相當完整的接頭。

▲ DDR3 顯示記憶體的工作溫度也不高。

▲ 鋁質散熱片的鰭片設計普普,但是這張顯卡原本就不會很燙,所以還OK。

▲ ASUS EAH4670 風扇特寫!

▲ 便宜到不行的 DDR2 800 主記憶體~難怪 DRAM 廠會倒
說實在,買資訊產品的時候,真的會替這些資訊廠感到不值,想想看這年頭有甚麼東西是你花五百塊就有終生保固的?花六千塊買螢幕還到府收送保固!花六十萬買車都沒有這樣好康,所以說資訊廠真的是很辛苦啊!

▲ 雖然說 DDR3 已經出來了,但是在校能提升幅度非常有限的狀態下(3~5%),DDR2 還是首選!

▲ 原本沒打算買新的 Power,但是舊的台達電那顆實在是髒的可以,所以最後還是忍痛入了 Cooler Master 這顆460W~

▲ Cooler Master 460W Power,沒有冷光一點也不花俏,但是質感還不錯就是。
主機板,基本上挑主機板先挑晶片組再挑廠牌,因為要買顯卡所以說不考慮 G系列,那剩下也沒啥好選了,因為 P45用不到,所以就選擇了 P43晶片組,至於廠牌方面則是挑了華碩,是因為之前用過他的懶人超頻法後覺得還不賴,加上這張 P5QL Pro 價位中等,所以說就選他囉!

▲ 主機板選了華碩 P43 晶片組的 P5QL Pro。

▲ 四條 DIMM、六個 SATA、一堆USB....很夠用的一張板子。

▲ 正面來一張,MCH、ICH 的的散熱片有點兩光,但是有總比沒有好!

▲ IDE 剛好用來接之前入的 BenQ 燒錄器。

▲ 現在買主板的好處就是一些主要功能幾乎全都有了,網卡、USB、音效,很方便的說!

▲ 現在處理器沒有接腳了,接腳都直接做在 Soket 上,所以外面要有這塊玩意保護著。

▲ 驗明正身一下是 P5QL Pro
至於機殼方面,則是在 PC家買了一咖一千出頭的機殼,雖然便宜但是個人覺得還不賴,前面板有附上 USB & 音效插槽,。另外機殼正面有內建一個12公分的風扇直接吹往硬碟安裝處,加上側邊的 25cm 風扇,整個機殼的空氣對流相當理想,不過風扇一多跑起來也特別吵,因為還有顯卡、處理器以及Power,一開機總共會有 5 個大小不同的風扇在轉,晚上跑起來還是有點大聲。
也因為散熱還不錯,所以說目前這套系統在下直接是跑 3.1GHz,跑這數字的原因是因為剛好抓 15% 的超頻幅度,雖然說有試過外頻上 400MHz 也能跑得很穩,不過目前來說跑到 3.1GHz 在下就覺得很快囉!
這台主機總共花費了兩萬三千元,裡面沒寫到的是硬碟部分,這次入了兩顆硬碟,分別是 WD 1TB 以及 梭魚 650GB,用到現在都還算滿意,唯一讓人不爽的就是作業系統,原本灌 Windows XP 在跑,但是跑一陣子之後覺得不爽,所以換成了目前的 Vista,但是 Vista 有些序號問題,綁手綁腳的很難用,不過據說就算是買了正式版,所得到的服務也不一定好,所以說還是甘願一點,頂著用先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