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眼相機真的是一條很大的投資,鏡頭會依照自己的需求不斷地入手,記得當年剛入 300D 時,只想拍出大光圈效果所以入了 EF-50mm/1.8 ,但是這顆鏡頭的工作光圈實際上是從 F2.8 起跳,加上放大倍率太低,所以後來又入手了EF-100mm F2.8 USM MACRO 這顆當家百微鏡頭,畫質、解像力以及操作手感等,都是一時之選,但是.....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但是啊?
鏡頭就是這樣,唉~讓在下把故事繼續說下去,但是 100mm 雖然換算之後達到 160mm,不過還是不夠遠,所以後來不小心入了小白,小白可說是中望遠的變焦鏡之王,F2.8 就是工作光圈,而且顏色、對焦速度、性能都不在話下,唯一缺點就是太重。

▲ 小白不論開放光圈的解像力還是顏色,都讓人非常喜愛,唯一缺點是重達1.3公斤。
到小白為止,在下手上鏡頭的焦段分別是:18-55mm、50mm、100mm以及小白的70~200mm。

▲ 百微的拍攝性能更是沒話說,重量上搭配 350D + 手把,可說是非常完美的結合。
這焦段看起來是不是給他很完美?1:1微距、望遠、大光圈、標準鏡,這樣出勤應該是很夠用了,但是!
看過 EF 35 1.4L 的拍攝結果後,實在忍不住所以入了顆 Sigma 30mm F1.4 EX DC HSM,這顆鏡頭唯一可惜就是逆光性能不佳偶而會當機如此而已,其他包括顏色操作性都還讓人滿意。

▲ Sigma 30mm F1.4 EX DC HSM 的組裝品質、顏色與解像力都很好,不過現在價位有點高,高到不像是副廠鏡的價格,不過最近副廠鏡的規格都開的很棒,價位上也不斷攀升中。
鏡頭入到這裡似乎差不多了,但是....(又一個但是)
後來迷上菜頭的發色以及散景,所以入了顆 Contax Planar T* 85/1.4,這顆手動鏡頭的顏色真不在話下,那種通透度實在是棒透了!
一路到現在,感覺上各焦段鏡頭、光圈幾乎都到位了,但是.....(又來了) 這其中少大家不知道有沒有發現,那顆 Kit 鏡 18-55 一直都在!

▲ EF-S 18-55mm F3.5~5.6 Kit 鏡陪在下超過幾萬次的快門,主要是因為在下一直有著全幅的美夢。
沒錯,因為過去在下有著全幅的夢想,但是一直到最近才發現,不是靠攝影吃飯的凡人,實在用不到全幅,頂多 PS 用多一點效果也會出來,所以回頭才突然發現,原來沒有超廣角!
對啦!沒有超廣角,要入 Canon 的超廣角,首推當然是 10-22,不過為啥要入超廣角?其實起因是因為某人想接手在下的 30 1.4,說正格的!這個鏡頭真的蠻好用的,可以一機一鏡打底,不過因為手上焦段大多落在中望遠為主,光是 50 以上就有4顆....實在是太多了。
偏偏這四顆都有其用途,50 1.8 不值錢,但是輕便有時候可以頂著用,沒必要脫手,其他都是一時之選,沒必要換,至於 18-55 我想根本沒人要,剩下的就只有 30 1.4了!
所以在下的計畫這樣的:將 30mm 1.4 脫手,然後補個幾千塊換 12-24 來取代 18-55剛好!
多棒啊!
但是計畫趕不上變化,提出申請時「那個人」說話了:「30 那顆不是會用到嗎?那幹嘛賣掉」,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啊!
確實是如此,原本要做罷的時候, 「那個人」最後決定開放這顆 12-24 的預算,所以沒隔幾天,這顆看很久的 Tokina AT-X 124 AF PRO DX 鏡頭就躺在防潮箱裡面囉!

▲ 有隻小狗叼來一個塑膠袋。

▲ 轉過來一看!發現原來是 Tokina 的產品。

▲ Tokina AT-X 12-24mm/F4.0 AF PRO DX ,在盒子裡面就裝好遮光罩,這倒是在下第一次遇到。

▲ 脫掉遮光罩看起來沒那麼兇了。

▲ 金色框框,如果是紅色那該有多好?


▲ Tokina AT-X 12-24mm/F4.0 AF PRO DX 的手動對焦方式是將對焦環往下推。

▲ 因為是內對焦設計,前鏡組不會伸長也不會轉,所以可以用特大的蓮花型遮光罩。

▲ 鏡片特寫,鍍膜為藍綠色,可見這支鏡頭在紅色的表現上應該會不錯。

▲ 因為這顆鏡頭完全是針對 Nikor 而來,所以鏡頭蓋也是用 Nikor 風格,實際上還是從外圈按會比較好拿,因為中間的溝槽不是很深,很容易滑手。

▲ Tokina AT-X 12-24mm/F4.0 AF PRO DX 裝在 Canon 350D 上的樣子。

▲ 金色字體看來很像是 Nikor 的鏡頭,對了!這顆鏡頭有二代,不過對 Canon 用家來說完全不用思考,因為那是針對沒有對焦馬達機身的 Nikon 而設計的。

▲ 裝上遮光罩之後,整體看起來很凶猛的樣子。

▲ 對了!這顆鏡頭購於數位達人,是平輸水貨店保,基本上因為代理商本身服務沒多好,所以不如交給店家,還可以便宜幾千塊。這張是 12mm 端拍的。

▲ 24mm 端,畫面好像有點軟?
這顆鏡頭入手,還發生了點小事,那就是移焦問題,這類廣角鏡大多沒有甚麼移焦問題,因為三米以上就是無限遠對焦,所以跟比不用理會移焦問題。
本來在下也是這樣想,但是拿回家用了一下後發現這問題有點大,因為在下打算用這顆鏡頭代替原本的 Kit 鏡,所以桌面上的東西一定要能夠拍的清楚,偏偏這顆鏡頭的移焦程度,會造成無法將桌面物件拍清楚,所以後來又到數位達人店裡換了一顆。
怎麼測移不移焦?其實也不用搞啥測試東西,只要在比較近的對焦距離內用大光圈拍幾張平面物體,只要你覺得這畫面能夠接受,那就沒問題,如果張張都是糊,以現在鏡頭的水準來看,大多是因為移焦嚴重。
在店面做過簡單的測試後 (其實不用啥測啦!因為在下用 50 1.8 拍攝是清楚的,只要標準鏡無移焦狀況,那就表示其他鏡頭有移焦垃!),店員馬上換了一棵給我,簡單測試後覺得畫質好多了,就帶回家囉!
對了,這下面的照片都還是用移焦的那顆拍的,參考看看,在下認為顏色很不錯!

▲ 大稻埕的石碑。

▲ 假的縮小版模型船


▲ 模型船再一張,注意看紅色部分。

▲ 遠距離拍攝,水平變形蠻小的說。

▲ 來張透視度高一點試試看,還不習慣這樣的廣角。

▲ 廣角鏡真正的價值,在於當你無處可退時,還可以將景帶進來!

▲ 低光源環境拍起來顏色還不錯!

▲ 雖然還不習慣,但是應該有拿來當標準鏡的空間。
整體上來說,這顆鏡頭的顏色真的很不錯,飽和但是不會超過,配合在下非常喜歡的 IF 以及紮實的製作工藝,以15K 的入手價來看 (包括保護鏡) 在下認為算是合理,在沒有移焦問題後,操作起來更是便利,接下來就看未來的耐用度如何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